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平站长网 (https://www.059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课程格子CEO李天放:有竞争是好事

发布时间:2018-12-06 07:14:03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下载之家
导读:副标题#e# 11月30日消息,课程格子CEO李天放跟大家分享了他做课程格子的想法。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天方: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去校园里面,大约每个学期可能会10所校园跟学生们沟通,所以我今天说的内容可能也是从来都没有说过的,更多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每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课程格子CEO李天放:有竞争是好事

  11月30日消息,课程格子CEO李天放跟大家分享了他做课程格子的想法。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天方: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去校园里面,大约每个学期可能会10所校园跟学生们沟通,所以我今天说的内容可能也是从来都没有说过的,更多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每天做产品和一个垂直领域打交道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我们的产品其实是蛮简单的,我们从12年9月份开始做,当时我们在做另外一个项目叫计划FM(音),也是想靠互联网里的活动或者是类似做一个社交的活动日历,你看到我今天来到这个活动很好玩,所以会跟我一起来。当时的想法相对来说发展还可以,在暑假的时候我们顺手做了另外一个日历,专门给大学生的,其中有一个功能是可以把课发上去,后台的数据是把课放上去比把活动上去的频率要高一倍,我们慢慢地转型做成了课程格子,我们的体验是不错的,我们也一直在想这件事,怎么样让职业的人群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交一些朋友。我们自然而然地被某一个用户需求到了另外一条路上。

  今天说的是社交,课程表是一个工具,课是可以点进去的,一开始每一个小格子都可以点进去,可以看到老师和上课的时间,看到这节课的课程评价和笔记,这些工程都有人用,但是有一个功能的使用频率是所有其他东西的10倍,你可以看到另外所有在上这节课的人的头像,特别是女性头像的剪辑率是男生的20倍,我们发现社交的需求还是在的,我们围绕着这个也做了社交方面的社区,社区方面的事情,这些大部分是今年开始做的,我们做social的时候是最新的尝试,我们是否可以在手机上做大学生的社区。

  我讲讲团队内部一直在讨论的点,首先我觉得垂直这件事情远远早于任何O2O甚至是手机,这张图不是原图,2006年的时候进入孵化器的时候大家都在想,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然做一个很多人要做的东西,你可以做得一般好或者是做非常非常垂直的人群要做的东西,把它做得特别好,两个传统是可能要开一家小而美的餐馆或者是快餐店,你有可能做成很多人用和喜欢的产品,所以我觉得垂直其实对我们来说是这个理念,我们一开始做大学生的时候发现比我们原来做所有人都可以用的社交日历要轻松很多,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大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5年之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地点都是锁定的,帮一个锁定的人群做功能的话,就可以做得更有定制性一些,利用这个定制性会比大众产品比某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做得更好,慢慢地在AppStore上扩展进去,最后做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方块。我们脑子里带的是这个战略,所以垂直对我们来说是这个意思。

  垂直还是蛮重要的,因为更大的需求可能不属于你,一开始没有人、没有钱没有用户,所以我觉得唯一可以成功的方式是靠垂直做一个竞争面积非常非常小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垂直领域都适合做同样的事情的,不同的垂直领域里需要挖掘到最深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在大学生领域里以课程表为切入点,做social和校园O2O,是因为我们觉得大学生都是有social欲望的同时,大家第一次有新的尝试,有非常大的欲望认识身边的人,这个东西都是有自然周期的。所以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真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影子,比如说social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学是最高的,因为你有新的同学,你想认识人的时候,找到你应该认识的人破冰并了解他们,一个学期上完了,大家可以变成朋友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我的自然现象的体现。

  垂直领域虽然是很垂直但还是不好做,特别是在现代中国任何一个特别狭窄的领域如果是值得做的话,一定会有很多很多人来做,,我们也在想怎么可以把自己形成的更多的竞争性的壁垒。我们做课程表是一个纯工具,做工具和social还是蛮不一样的,工具是没有任何壁垒的,就要做得非常非常清楚和精彩,3秒钟都可以做一张课程表,工具做起来还是蛮辛苦的。今天social还是挺好玩儿的,像一个冰块,有一大部分是在水下的,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非常简单,可能很多social产品的形态都非常简单,它是一个运营的东西,而且可能有很多很多的科技其实可以使用,但这些科技并不浮在App客户端里面。我们的开发资源只有3成是用在social产品上的,有7成用来做后台的工具。我写HCI是因为我在硅谷就是做大数据的,有些工作人特别特别适合做,有些事情电脑适合做,但如果把它们两个结合在一起,可以有很大的杠杆效应做一些很高效的东西。我们运营课程格子的社区,有六个人做这个事情,我们做了很多的工具,我们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完全靠一套算法做社区的运营,因为我们作不多,但我们没有一个三四十人的团队做这个社区运营,HCI可能是蛮有意思的领域,任何一个垂直社区值得投入更多的资源,数据也是一样的。有些公司会把最好的开发资源放在产品上,最后是实习生做数据,但实际上我们的数据后台是最难的一个地方,我们投入的资源还是蛮大的。

  这是我们团队内部总是在说的一件事,你想做一个垂直的社区需要了解垂直的人群的特点,当你在了解人群的特点的时候会有非常强的欲望给他们贴上一些标签,我们团队会很小心地做这件事情,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第一是易读性,古代的时候政府都会用一张纸收税,在没有科技之前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会把整个城市的建设,比如说分区、分县、分省的东西,其实设计是为了可以更方便地知道每个地区产了多少税,可是这个设计并不是最人性的,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或者是可以产出最多的麦子,其实是最好衡量的东西。我们试图了解大学生的时候比较懒惰的方式是非要贴标签,所有的90后、95后都是“任性”、月光族,当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结果都没有那么好,其实真正好的东西是我们要找到一个简单的规则,这个理论可以发现很多的地方,这个例子不是特别好了,牛顿的理论可以放在看宇宙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苹果得到启发,这套结果是可以被证明的,当你做垂直人群的时候是要非常小心的,如果为了易读性过分地极端化一个人群,你可能会做一个极端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