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平站长网 (https://www.059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人才聚集鹏城 共话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03 08:29:42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深圳第五个人才日到来之际,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深圳进一步向全球发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邀约。论坛主题为聚天下英才,筑创新高地,诚邀各位专家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论
在深圳第五个人才日到来之际,“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深圳进一步向全球发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邀约。   论坛主题为“聚天下英才,筑创新高地”,诚邀各位专家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论坛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等专家以自身的经历,让观众触摸到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活力脉搏,也深深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使命与担当。   赛能顶科技术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卡罗琳·安·奎因:   在深圳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卡罗琳·安·奎因(Caroline Ann Quinn)出生于中国香港,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毕业后在北欧多家跨国企业工作超过20年。2008年举家定居深圳,创办赛能顶科技术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软硬件服务的工程开发公司。卡罗琳·安·奎因是一位具有多国语言能力、富有创造力的跨文化专家,也是深圳最活跃的国际志愿者之一。多年来,她积极参与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建设,促进跨文化交流,不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传播和推广深圳的国际化城市新形象。   卡罗琳·安·奎因认为,深圳是每个产品开发人员的天堂,这里有一个独特的企业生态系统和供应链,它对于各类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至关重要。“我们很快发现深圳就像一块创新和建立人脉的磁石,这里不仅仅是高科技和研发的中心,同时也是研发的生力军,如果你是在颠覆性产业工作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领域都有很多颠覆性产业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发现对于从事前沿行业工作的人来说,深圳是一个不断喷涌灵感的地方。”   与此同时,卡罗琳·安·奎因也指出,对于来到深圳创业的企业家,他们发现这里很适合孩子成长,拥有众多国际学校、多种住房选择、国际医疗保健,还有数不清的餐馆和商店,为外籍人才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商品。而且城市周围设有多个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提供诸如免费法律和签证咨询、公证服务以及有关各种主题的信息会议或者是研讨会等惠民服务,以帮助外国人员解决在异国生活的各种难题。除此之外,深圳还提供很多文化、语言课程以及本地游览活动,这些都让他们觉得宾至如归,在这里生活非常快乐。   “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都跟我一样,喜欢为社区出一份力,所以深圳拥有大量的国际志愿者。”卡罗琳·安·奎因说,她和她的家人在深圳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有时在挪威和英国看望家人后,他们一家人会开玩笑说,我们该回我们的“老家”——深圳了!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全国技术能手、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肖清雄:   在深圳“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四步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演讲一开始,全国技术能手、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肖清雄用家里小朋友向他提问的问题,引出了自己对深圳这座生活了14年的城市的理解。“这里是深圳,连想都不敢想,那就不用来深圳了。”   第一步是要大胆想!肖清雄接着向观众介绍了他内心中特别想感激的人——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罗东元。虽然一直没有与罗东元见过面,但是在车间看到罗东元的大幅选举画,肖清雄内心产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罗老师一般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如今,肖清雄也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第二步是要打开门!肖清雄解释,在临近毕业,不知该往何处,工作迷茫的时候,是他的父亲建议他来到深圳。“我爸说去深圳那里遍地都是机会,也留得下去了,总不会错。”   第三步是要勇敢装!肖清雄表示,自己要感谢深圳这座城市。深圳改革创新技能考试和职称认定制度,放开了工作年限和年龄的限制,只要达到正规培训的学时,就能报考更高等级的证书。深圳让他有了勇气去深圳技术学院报名培训,白天当工人,晚上当学生,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在深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你其他一样的人也在战斗,只要你很努力很坚持,总有一个时刻你们能够相互成就。”   第四步是别关门!“在深圳还有最关键的一步,别关门,因为大象会和冰箱一块越长越大。”肖清雄介绍,评上工程师之后,他才发现成长的大门才真正打开。各种工作需求和挑战,不断推动他一起进步和成长。   “在深圳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四步,大胆想、打开门、勇敢装、别关门。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服输,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有曾经的迷茫,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想拔刺,都想把大象装进冰箱,我的建议是来深圳。下一站深圳,等你。”肖清雄说。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曾子航   深圳市绚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林海晖:   新材料企业在深圳一定能生根发芽   作为深圳市绚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林海晖结合个人的创业工作经历,分享了选择深圳的理性和感性原因。   林海晖介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完本硕博后,他选择在工业界工作。工作多年后,林海晖深深体会到科技与金融是密不可分的,“科技就是血管,金融是血液,只有血液在血管中奔流的时候,这才是个活物。”   在他看来,一个创业者必须深具科学家、科技管理者和科技金融人才的三种属性,才能做得比较好。   在美国工作12年后,林海晖选择来深圳进行创业发展。林海晖解释道:“新材料是服务制造业的,制造业在哪里?制造业在中国,所以新材料创业一定是在中国。”   林海晖指出,产业闭环指最优质的供应商和最优质的客户,必须在3小时的车程范围内,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整合成本和时间成本。在他看来,深圳的产业链是最完整的,所以这个产业闭环是最棒的,甚至说在世界上也是最棒的。   而深圳丰富的科技金融资源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则打造成了金融闭环和政务闭环。产业闭环、金融闭环和政务闭环三要素齐聚,将他吸引到深圳。   林海晖随后分享了自己选择创业切入点的方法。先从一个小赛道进行切入,等到团队锻炼得比较成熟过后,再进入100亿到200亿规模的中型赛道,最后再进入大赛道进行竞争。   选择了色彩颜料这个小赛道后,林海晖和团队在深圳市光明区进行研发生产,初步完成知识产权的建立后,团队的第一个海外专利授权就收获了50万美元的授权费。林海晖介绍,在经历A、B、C三轮融资过后,公司工厂扩容,具备了全球供货能力。   “新材料开发周期长,5年到7年,但是它一旦做好了,累叠效应非常强,因为这个产品通常的生命周期是15—30年,所以对于深圳这种有长远定位的城市,新材料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长线保值的东西。”林海晖相信,在深圳新材料企业是一定能够生根发芽的。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曾子航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   香港大学深圳校园将带来优质教育资源和基础研究   如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这个世界。而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的人才培育带来不小的挑战。   张翔表示,人工智能现在正在取代一般的劳动力,自动化的流水线已经大大提高生产力,社会治理的变革也依靠技术革命。“我们的工作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的汽车还需要司机吗?今后机器人可以从事很多老年人的护理工作,那么我们还需要很多护士吗?”   不过,张翔认为,技术的变革并不会取代教授这一岗位,但是未来的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将会成为主流。“将来网络学习会极大提高学习的方便程度,比如说一个学生,他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课程。”   新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对高校的人才培育提出新要求。张翔表示,当下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加起来是10年到12年,而未来在人类获取知识能力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缩短教育的总时长?“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大挑战。”   同时,张翔也呼吁高校在学术评价方面必须引进国际评价,形成一个对于学生客观公正的衡量体现。同时在学生多元化的培养方面,张翔建议高校培养学生,不单单要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要注重多元,更要学习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全能型人才。   今年9月,香港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深圳设立港大校园,培育人才和从事前沿研究,目标是建设一所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就像为香港大学插上翅膀,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为国家作贡献。”在谈及即将到来的香港大学深圳校园,张翔表示,他希望通过在深圳建校,将香港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基础研究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将成为大湾区科技发展的一个引擎,推动大湾区经济和科技的融合。   “‘两条腿走路’是香港大学深圳校园的特色。”张翔形容,一所学校,两个校区,就像一个人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香港,一条腿在深圳,而两校有一个共同的心脏,通过彼此的学术交流与互通,紧密融合在一起。   南方日报记者 徐烜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   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名片   论坛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以《一流大学与科技革命》为主题,介绍了科技创新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演讲中,毛军发指出,中国放入高校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重大科技贡献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我国顶尖高校的总体实力与量化指标在国际上处于一流水平。”毛军发指出,尽管如此,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还不算多,同时在开创新的学科方向、推动科技重大进步、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等方面仍需努力。   毛军发认为,我国高校科研整体水平不高,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没有真解决问题”:我国高校创新文化与精神尚待全面形成,追求或正在从事重大科技的人不多。   二是“没有解决真问题”:即研究课题立意不高,并不是针对重要科技问题,也没有针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即使真完成,意义也不大。   三是“问题没有真解决”:高校的研究不够精细、彻底、系统,同时也没有形成能力、平台、标准、影响和品牌。   “一流大学对于我国科技创新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毛军发也认为,一流大学应和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名片,反过来,一流城市也是一流大学成长发展的土壤。   南方日报记者 徐烜和   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   来深圳种水稻,是因为这里有先天优势   “深圳怎么会和农业联系到一起?”“为什么要在深圳种水稻?”演讲一开始,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手持稻穗上台,抛出了多个问题,吊足了在场观众的胃口。   邓兴旺首先指出了中国农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例如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成果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较为依赖人工,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适合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作物品种严重缺乏等。   为此,邓兴旺强调技术研发对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而其领衔的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了“洁田稻”。   邓兴旺介绍,“洁田稻”指具备抗除草剂优势性状的水稻,实际运用时需按比例配用指定除草剂,可采取机械化直接播种,一次性除尽杂草。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种“洁田稻”能让农民更省时省力地完成田间劳作。目前,“洁田稻”已投在深圳第五个人才日到来之际,“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深圳进一步向全球发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邀约。产范围遍布我国在长江以南主要的稻米产区,平均亩产可达700—800公斤。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为何最初会想起在深圳种植水稻田?谈及来到深圳的原因,邓兴旺表示,深圳有科技、有人才,有着发展科技农业的先天优势。“这里政府包容,人才有着放飞自己梦想广阔的天地。”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探路者,又是信息互联网产业最发达的地方,我们和多家实验室、机构合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好开路先锋,开发智慧农业新品种和配套新农用机具。”邓兴旺表示,在新的100年,深圳有望在现代农业领域有更大作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大众生活所需农产品提供科学技术和品种。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