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移动端方面,uni-app基于weex定制了一套nvue方案 弥补weexAPI 的不足;Taro则是暂时基于expo达到同样的效果;chameleon在移动端则有一套 SDK 配合多端协议与原生语言通信。 H5 方面,chameleon同样是由多态协议实现支持,uni-app和Taro则是都在 H5 实现了一套兼容的组件库和 API。 mpvue和WePY都提供了转换各端小程序的功能,但都没有 h5 和移动端的支持。
 所以最后一轮对比的结果是: chameleon>Taro、uni-app>mpvue、WePY
 组件库/工具库/demo作为开源时间最长的框架,WePY不管从 Demo,组件库数量 ,工具库来看都占有一定优势。 uni-app则有自己的插件市场和 UI 库,如果算上收费的框架和插件比起WePy也是完全不遑多让的。
 Taro也有官方维护的跨端 UI 库taro-ui,另外在状态管理工具上也有非常丰富的选择(Redux、MobX、dva),但 demo 的数量不如前两个。但Taro有一个转换微信小程序代码为 Taro 代码的工具,可以弥补这一问题。
 而 mpvue没有官方维护的 UI 库,chameleon第三方的 demo 和工具库也还基本没有。 所以这轮的排序是: WePY>uni-app、taro>mpvue>chameleon
 接入成本接入成本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框架接入原有微信小程序生态。由于目前微信小程序已呈一家独大之势,开源的组件和库(例如 wxparse、echart、zan-ui等)多是基于原生微信小程序框架语法写成的。目前看来uni-app、Taro、mpvue均有文档或 demo 在框架中直接使用原生小程序组件/库,WePY由于运行机制的问题,很多情况需要小改一下目标库的源码,chameleon则是提供了一个按步骤大改目标库源码的迁移方式。 第二是原有微信小程序项目部分接入框架重构。在这个方面 Taro 在京东购物小程序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具体可以查看文章《Taro 在京东购物小程序上的实践》。其它框架则没有提到相关内容。 而对于两种接入方式 Taro 都提供了 taro convert功能,既可以将原有微信小程序项目转换为 Taro 多端代码,也可以将微信小程序生态的组件转换为 Taro 组件。 所以这轮的排序是: Taro>mpvue、uni-app>WePY>chameleon
 流行度从 GitHub 的 star 来看,mpvue、Taro、WePY的差距非常小。从 NPM 和 CNPM 的 CLI 工具下载量来看,是 Taro(3k/week)> mpvue (2k/w) > WePY (1k/w)。但发布时间也刚好反过来。笔者估计三家的流行程度和案例都差不太多。 uni-app则号称有上万案例,但不像其它框架一样有一些大厂应用案例。另外从开发者的数量来看也是uni-app领先,它拥有 20+ 个 QQ 交流群(最大人数 2000)。
 所以从流行程度来看应该是: uni-app>Taro、WePY、mpvue>chameleon
 开源建设一个开源作品能走多远是由框架维护团队和第三方开发者共同决定的。虽然开源建设不能具体地量化,但依然是衡量一个框架/库生命力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从第三方贡献者数量来看,Taro在这一方面领先,并且Taro的一些核心包/功能(MobX、CSS Modules、alias)也是由第三方开发者贡献的。除此之外,腾讯开源的omi框架小程序部分也是基于 Taro 完成的。 WePY在腾讯开源计划的加持下在这一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mpvue由于停滞开发了很久就比较落后了;可能是产品策略的原因,uni-app在开源建设上并不热心,甚至有些部分代码都没有开源;chameleon刚刚开源不久,但它的代码和测试用例都非常规范,以后或许会有不错的表现。
 那么这一轮的对比结果是: Taro>WePY>mpvue>chameleon>uni-app
 最后补一个总的生态对比图表: 未来
从各框架已经公布的规划来看: WePY已经发布了v2.0.alpha版本,虽然没有公开的文档可以查阅到2.0版本有什么新功能/特性,但据其作者介绍,WePY 2.0会放大招,是一个「对得起开发者」的版本。笔者也非常期待 2.0 正式发布后WePY的表现。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