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平站长网 (https://www.059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潘建伟: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地方是无功利

发布时间:2018-10-13 09:34:18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网易科学人
导读:副标题#e# 网易科技讯9月27日消息,“科学精神在中国”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科技日报》,知识分子主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发表演讲,他表示:“科学本身对破除迷信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的精

今天我为什么来?主要是饶毅教授我给发了邮件,他叫我来,我马上就来了,因为我对他非常敬仰,甚至是崇拜。他从来就写一些小文章,他预言非常精确,他预测谁谁要得诺奖,过两年就得了,有一次他说谁谁谁好,后来我去挖那个人,后来我发现那个人并没有饶毅教授说得那么好,哪怕是饶毅教授也会犯错误,质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在科学里面非常重要。正因为这样,科学是无法穷尽的,我们需要一种包容的精神,如果说拿着今天已经有的规律,一棒子打过去,跟这个规律不符的就不对,那就变成宗教了。

科学本身不是一种信仰,它更加是一种演进的、发展的过程,所以我就特别怕大家学了科学之后,拿着科学的东西去跟别人讲我就是科学的,你就是不科学的,这么一来的话,它就跟宗教本身没有区别了。

在我看来科学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任何属于不可证伪的理论和观点都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在大学里面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那本书说这个东西是不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或者科学研究的范畴,它说我们整个宇宙每天会膨胀一倍,我们的尺子也膨胀一倍,我们的个子也膨胀一倍,我说怎么判定我们膨胀一倍呢?每个人是相对的,如果实验上不可相证,跟科学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对我们物理学家来说,我们尽管可以天马行空,最后任何东西都是要落到实证上,这是量子力学最后告诉我们的。

爱因斯坦本来是一个实证领域者,什么东西都要经过实证才有意义,后来他建立相对论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管相对论的过程当中,没有实验的基础之上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后他特别要求量子力学也是可以构造一种跟实验无关的一种想法。最后,大家看来还是始终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最革命的想法,如果一个东西是不可以证伪的话,那这个东西研究它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我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回到“科学精神在中国”。大家知道非常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先生曾问了一个问题,大家可能都没有读过他的原文,他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学术成就能够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他说民国时期还是有大师,这个问题部分就给出了答案了,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当下,饶毅可能不算,他按钱学森的标准可能还不一定是。我觉得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与国际先进的水平还没有一种实时不刻的交流。

们当下会有一种功利的、文化的氛围,科学常常被当作职业与谋生的手段,我记得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比如说在我刚刚回来搞量子信息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个东西是伪科学、不靠谱,今天还有很多质疑,没问题。但是后来这个领域慢慢起来之后,我听说他们基金委收到的项目每年都在呈指数的增长,本来完全不搞这个的,全部都跑到这里面来搞这个,为什么?从这个领域来讲可能申请基金比较方便,可能能够谋生。从这种角度上讲,确实是科学当作功利的职业与谋生,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就很难在创新上往前走一步。

第二,因为有了功利的文化之后,我们很难比较沉浸地做事情,我有时候公开跟大家发言的时候有几个故事,在中国别人经常会问你最近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成果?别人不太感兴趣你具体做的是什么东西,他总是希望你能够发布一下新闻,或者发布一下重要的成果,我好几次在欧洲的时候遇到哪怕是布施,山村里面的老太太对科学本身都很感兴趣。

我有一次去度假,在大峡谷碰到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她觉得我是外国人她很高兴跟我聊起来之后,她说他还读过我的文章,她只是没有读懂,她只是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她并不觉得你有什么成就。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这么多年也带了很多学生,有欧洲的,中国各个地方的,我们大陆的学生也是非常非常好,但总体上来讲,可能我们大陆的学生更加急躁一些,他们更希望能够早点出成果,早点发文章,这是我比较之后我自己得到的一个想法。

当然,我就说其实功利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都知道杨振宁、李政道等是中国大陆出来的,还有中国香港出去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是保留得比较好的,某种意义上来讲,1948、1949年出去的人都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现在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目前国家在倡导我们的文化自信,所以我们能够回到一种比较从容和有知识分子贵气的状态里面来,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科技创新是非常有用的。

某种意义上讲,除了让大家对科学本身感兴趣之外,确实目前国家和社会也在营造一种非常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就是要坚持开放与交流、国际化。同时,通过各种科普的宣传,来加强大家对科学的兴趣,能够营造一种非常好的文化的图览。

我非常认可刘总编在某个演讲上讲的东西,第一个要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很好的进展,确实不能盲目自大,需要继续谦虚保持。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当时国家在2008年开始启动“千人计划”之后,是饶毅他们首先提出来的,国内的科研水平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在若干方向上是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我们也不只是只能模仿和跟踪了,这个我觉得我是非常相信的。这两年来,国际上对我们国内取得的一些工作还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除了要回归到一个自信的、比较从容的、比较淡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做各种项目的评审当中,中国人很少觉得这个项目不好你会去批评它,哪怕你觉得不怎么好,大家总是不说话,按照周成儒先生的观点你至少不说假话就不错了,往往做不到问题当面指出。这一点我今天来到这里还是要讲一下,我还是很佩服饶毅教授,他胆子比较大,有什么问题他都敢说。

另外,妨碍我们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事情,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从前在古时候,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要么我们思考特别大的问题,思考天人合一,这些人是不屑于具体把自然界的什么东西搞清楚,要么我们搞发明指南针、火药,非常实用的,两支队伍完全拼凑不到一起。所谓真正的科学需要从基础物理的研究到应用基础的研究到技术的研发,是一个全链条的、全方位的过程,要做好科技创新,没有技术科学上难以发展,假如没有望远镜你就不可能探索天文,我们把炸药做出来之后别人做成大炮,从这种角度上讲,我们一方面要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吸取西方科学理念非常好的地方,我们也许慢慢地要做到不那么中庸,也慢慢地能够强调既搞高大上的基础原理的研究,也搞非常有用的技术的研发,这样的话,才能够把我们科学的创新走向一个新的层次。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