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平站长网 (https://www.059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从刘润《进化的力量》,学主题演讲和内容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22 14:30:48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未知
导读: 同事看到我在写这个话题,跟我说“热度过了”。
这篇文章,跟演讲内容里的那些“不确定性”、“风险”、“意外”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我感兴趣的是,“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为撒要做

同事看到我在写这个话题,跟我说“热度过了”。

这篇文章,跟演讲内容里的那些“不确定性”、“风险”、“意外”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我感兴趣的是,“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为撒要做,怎么讲的,如何传播。

01

我对这场演讲的看法:好,但无法复制,但值得学。

人家的好,不等于你就可以复制。无法全部复制,不等于没有东西可以学。

毫无疑问,这是正面传播案例,不管从品牌角度、公关角度、营销角度、广告角度来看,都是。传播管理中最难的几个点统统做到:自传播比例极高、负面率极低、触达人群极精准。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肯定会带动很多品牌去找润米签单子。刘润对自己身份的强调牢牢锁在“商业顾问”。身为商业顾问,费劲吧啦做了一场活动,当然要有商业价值,否则脸往哪搁。

公关眼中,但凡赚钱时候,不对品牌和公共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的,就是好同志。假如业务端不仅能做生意,还对品牌提升和公共关系维护能有正面促进作用,我都恨不得自费给他弄朵大红花戴戴。

02

具体拆解开来,你会发现,刘润把该做对的,都做好了,也做对了。

先看形式。这不是一场发布会,而是主题演讲。

区别在于,发布会要有东西发布;主题演讲,有主题就行。

与各类活动中常见的半吊子15分钟“主题演讲”不同,年度演讲都必须是大部头。《进化的力量》一共做了2年,2021年时长4小时11分,2022年时长4小时13分。

为什么我一开头就说“不可复制”,95%出去露面的人,连15分钟的“主题演讲”都讲得稀碎,不挨骂纯粹大概率是因为活动本身也没什么影响力。120分钟以上的“年度演讲”,没法糊弄。

刘润老师自己说闭关一个月来弄逐字稿,我只能猜测,应该早就有了腹稿,一个月只是用来落笔和演练,否则哪里来得及啊。

选择10月份做“年度演讲”的,刘润是独一份。大家更喜欢放在年终,带点回顾与展望。

比如,罗振宇已经搞了7年据说会搞20年的《时间的朋友》,吴晓波的年终秀,都叫“跨年演讲”。吴晓波2021-2022跨年演讲说的是:遇见2021,影响我们的六个周期;预见2022,K型时代的新活法。请了几位嘉宾,足足说了3个半小时。

这是难度。在自己做得到的情况下,要选难度高的,这跟跳水、体操比赛一个道理。

讲成刘润这样,无法复制。在演讲前好好准备,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03

更要紧的,是适配度。

发现没有,上面几位的共同点是:

1) 输出观点;

2) 很会说话;

3) 带观点的话,就是他们的产品。

古代诸子百家坐着马车颠吧颠吧周游列国,那是因为没有直播。否则,他们也就搞搞“年度演讲”,各国的王在不同直播间切来切去,听到满意的观点和内容,觉得自己用得上,联系经纪人就好。

没有什么,比产品就是主题本身,更适合“主题演讲”的了。

今年8月,雷军在小米十二周年发布会上,以“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为主题举办了自己的第三场年度演讲,时长1小时。演讲之后,他还发布了小米MIX Fold 2、小米Buds 4 Pro、小米Watch S1 Pro、小米平板5 Pro 12.4、Redmi K50至尊版。

罗永浩在做锤子的时候,也有类似做法,虽然名字不叫“年度演讲”。用户越具有“粉丝”属性,越适合这种形式。

观点能当产品卖,无法复制。讲观点的时候,怎么好好讲观点;讲产品的时候,怎么好好讲产品,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04

我们在讲商业写作的时候,说有4个部分:

1) 选定主题;

2) 搭建框架;

3) 填充内容;

4) 强化风格。

《进化的力量》是刘润年度演讲的固定主题。刘润自己总说很喜欢达尔文。但,这次真正推进猛烈传播的最大功臣,应该是“不确定性”这个选题。

刘润对于不确定性的说明是:

你知道一定会发生的,叫确定性。确定性,让人感觉安全。不一定会发生,但你知道概率的,叫风险。风险,让人感觉焦虑。连概率都不知道的,才叫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让人感觉失控。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好吧,上面几句我是抄小马宋的。小马宋说:“昨天的演讲,我在现场,全文4万字,我猜你一定不想读完,那些发朋友圈的朋友们,我猜他们也没一字不落地看完。所以我来用我自己的语言,毫无感情色彩地给你精简大概意思吧。”

凭良心说,我觉得会把小马宋精简版看完的,都不多啊。或许,有一部分人看到一开场的“不确定性”几个字就开始转发了,连刘润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

类似情况,还有华为之前的那句“活下去”。

那么,是不是虽然有传播力但又容易引起误会的主题就不能用?

不对。

按照刘润观点,对于不确定性的误解,不算“不确定性”,而是“风险”。以他的能力,应该可以预判概率。怎么说呢,前面提到的罗振宇和吴晓波,演讲内容的风险都比刘润的大。我觉得他已经严控过风险度了。

主题精准踩中公众G点,但又风险不高,很难复制。尽量讲点大家感兴趣的,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05

结构上,从“不确定性”开始,经历“弹性、穿越周期、第五要素、消费进化、元宇宙、拥抱规划”,到“成为确定性”结束。

泛C的演讲,经常会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听的过程中不觉得哪里不对,打点之后,发现逻辑顺序有点别扭。

这是正确做法。逻辑要轻,轻到公众看不出毛病就行。除了我们这帮要写稿子的人,没人会去拆解结构。

记住,不能有一点漏洞的完整逻辑链,适合书面阅读,不适合口头表达。我刚刚讲完的是1.2.2.5,现在进入1.3.1.1,观众席臭鸡蛋都要扔上来了。

搞3小时的大框架,无法复制。15分钟里说出个全乎的,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06

刘润演讲的内容,永远都是强弱结合。

说到进化,肯定跟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有关。

思考“天择”的杂交逻辑,做达尔文雀。上价值的这句,就怕你懂。

和我们一起,更早看到未来。引流的这句,就怕你不懂。

不用百度,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天择”是指,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有可能出现基因的变异。若是这种变异是有利于这种生物更好地生存,那么这种有利变异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来。而知道“达尔文雀”是什么鸟儿的,应该更少。但,这种不懂的程度,是趋向于“高级”。因为真的不懂的东西,不会让人产生任何关联。

而“和我们一起,更早看到未来”,太好懂了。不仅好懂,还有好处,以至于都想迫不及待摆出一个安全出口小人的姿势。

不仅主题标题这样,懂与不懂的推拉,出现在整场演讲的几乎所有部分。

刘润视频号上把整个演讲切出来几十个视频。后面讲到传播形式会讲这种做法。先提一点,每个视频,几乎都是一个强弱闭环。

这是演讲内容的最好呈现形式,没有之一。

演讲,就是讲给别人听的,而且要听到的人,再讲给别人听。否则,演讲个什么劲儿啊,回家写仅自己可见的日记好了。

强弱结合的意义在于:强的部分,负责让受众觉得“厉害”,人类喜欢传播他们觉得厉害的和有道理的东西;弱的部分,负责照顾受众认知水平以及关联利益,人类只会传播他们以为自己明白了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但凡有明确传播目的演讲,都推荐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否则,就是自娱自乐。

这里没有绝对无法复制的,都可以学,学得好坏而已。

07

刘润演讲,摆满例子。

很多品牌的负责人出去演讲,也就会讲例子,自己企业的例子。这种东西放在脱口秀大会上,就叫“内部梗”,只有固定受众明白。企业说内部例子比脱口秀“内部梗”更不怎么样的地方在于,它甚至不好笑。

从刘润《进化的力量》,学主题演讲和内容传播

刘润讲的例子,不仅数量上多,能够说明观点,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告诉你知道的东西里面不知道的部分。

刘润用猪肉价格的走势,说明“意外带来的震荡,最终会回归正常。”

我们知道猪肉涨价,也以为自己知道供需关系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价格已经翻倍了,整个周期呈现怎样的变化,以及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供给怎会出现如此多的不确定性。

这是在不适用惊悚恐吓误导等手段的前提下,最优秀的举例方式之一。那些优秀的科普书籍也在大量使用这类方式。从“已知”出发,告诉你“未知”。这种表达让人容易看进去,而且相对容易理解。全新内容对于公众来说,难度过高。这里没有绝对无法复制的,都可以学,学得好坏而已。

08

整场演讲,也有大量金句。

“商业顾问”这种角色,比企业家出门更加需要金句。我们现在看到的诸子百家,又不是各国的王留下的,而是“顾问们”写的。

金句对于传播的作用,不展开了。

刘润这轮输出的金句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从刘润《进化的力量》,学主题演讲和内容传播

仔细看每一句,都属于你觉得自己能看懂,又知道自己写不出来的那种。不至于会喊一句“卧草”,但也可以发出来给别人看看。

不过,写不出金句是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品牌陷入一条死胡同,讲话主题主旨都不明确,就先嚷嚷着要弄金句。

本末倒置。不能为内容服务的金句,不仅没用,还是隐患。比如,“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极度妨碍了爱迪生想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的主题。

刘润演讲内容里面的所有金句,都是紧紧扣住主题的。无一例外。

拥有属于自己的至理名言,很难复制。让每句话的意思,都跟主题保持一致,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09

公关始终认为,传播没有与生俱来,都是创造出来的。

创作内容只要存在商业目的,就得依靠受众主动去炫耀、去展示、去推广。那么,用凭什么要给你干这个事情呢?所有的传播理论都会告诉你:受众需要从内容本身获取满足、羡慕、光环。

这个老生常谈的几千年来就一直被用着的属性,在媒体时代被扣上了一个新词:内容的社交货币属性。

整个演讲内容,舒适度极高。舒适度的意思是,几乎都是“喂”在受众嘴边了,你不转一转你都觉得不好意思。

全文兼具传播性,很难复制。15分钟的短篇演讲,多考虑考虑人家为什么要听要转,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10

讲完内容,来说传播。

跟德鲁克学营销_电话营销外包嗨学网_学营销

前天晚上我让壹沓科技帮我拉了拉数据。对,因为昨天太忙,这个稿子就没写完。

从10月29日演讲发布,到11月1日18时20分,传播量数据是这样的:

微信能有630多篇次的传播量,已经是个不错的数据。很多企业投入不小的自己买了一大堆账号的大事件,去除自己购买的账号,跑不出什么有效数据。

同时,微博上的动静要小很多,只有200多篇次。

刘润的受众肯定不是泛C。猪肉价格涨涨跌跌,大部分人会参与的活动只有一样:涨价了就骂。为什么会涨,呈现什么规律,有什么启示,对他们来说,完全不重要,也没必要,更不需要。

但,也没那么小众。个人看来,“5分钟商学院”和“商学院”在本质上就是完全不同的。“5分钟商学院”虽然不是泛C,但也不是精英阶层,差不多对上现在面目全非的知乎吧。

这部分人,恰好又是传播体系中的最“活跃者”之一。

刘润或许没有某些大厂创始人,或者富豪排行榜名人那么高的社会认知度。但,在局部范围传播上,更为有利。

仅仅针对目标用户的定向传播,很难复制。清楚知道自己目标用户具有什么特质,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11

商业内容,越是呈现自传播态势,越是要有“底子”。

底子,就是这轮传播之前,具备哪些条件。

刘润还是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客户包括海尔、百度、中远、恒基的董事长李家杰(亚洲股神李兆基的长子)等等。

得到APP上 《刘润5分钟商学院·基础》,价格249元,有32.09万学员订阅,《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学营销,价格199元,有20.78万学员订阅。知识星球上的刘润进化岛,年费是365元,有2.3万成员加入。

在看看刘润公众号的阅读量,头条基本都达到了10万+。

千万不要以为,假如你能写出一篇同样的内容,能够现场表达出来,就会获得这样的传播效果。这简直就是瞎了心的想法。

公关认为几乎所有传播都是长期累积的,都有归因,都靠底子。底子,不可复制。从今天开始为自己攒点“底子”,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12

再有,希望借助自传播,不等于做好内容之后,就是“干等着”。

刘润现场请了一些人,这些被邀请的人都发了相应的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小马宋。

刘润自己所有传播渠道,也把“信源”作用发挥到位。有预热,有现场直播,有全文逐字稿,有无数高精度的让你把PPT看得明明白白的图片,有在视频号截取出来的几十个短视频,还有花絮侧拍。甚至,跟了一篇怎么创作内容的内容。

只要你动了一点点“传播”的念头,物料素材就跟已经站在你家门口似的,问你“走么?”

就拿我自己来说,找素材的时候都会觉得好方便啊。

发生自传播,很难复制。把东西准备准备好,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13

说说广告。

刘润的年度演讲,达到了有“总冠”的级别。毕竟传播量和目标用户摆在那里,清晰得得不得了。去年花钱的是小鹅通,今年是企业微信,都很适合。真心适合。

演讲之中,还提到了很多品牌。我个人不认为这些是花钱的“软植”。

“商业顾问”嘴里出来的例子,除了大面上的猪肉供需关系,还得填充大量的商业案例。就像我们一讲公关,必然说一堆各家翻车事件。

还记得我上面讲的了么,案例的主体要有名(知道的),案例的内容要新鲜(不知道的);案例的实质要深,案例的表现要轻。这才符合传播规律。

更重要的是,刘润讲的大部分企业案例,都不是广为流传的“老梗”。这些“新段子”既体现刘润和润米的观察力,又显示他们跟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关系很不错。

对于刘润来说,说好这些案例对于推进内容传播和在内容传播之后更大巨大收益,是必须的。为了拿个现成广告费做“软植”,如此因小失大,什么商学院都不会这么教的。

与那么多大品牌有交集,还能拿来例子说,很难复制。广告不要做得太抓马,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14

最后讲讲演讲本身。

刘润讲话,语速偏慢。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我是忍了半小时,看清场地搭建、镜头切换、PPT演示、个人表情动作之后,实在觉得肠子痒痒,后面全部看的文本。

演讲语速偏慢基本上只有3个原因:对内容不熟悉,讲话习惯,刻意控制。

刘润应该可以排除原因1,剩下的2和3,个人认为,都有可能。习惯和刻意控制,一般都是相辅相成的。李佳琦语速快,应该打小就是这样,后来因为职业关系不断加强。

刘润习惯怎么,我不知道。讲讲控制部分。相对较慢的语速,有助于消减几个不利因素:嗓音也有不怎么厚重,部分发音不准,有点nl不分。

同时,较慢语速也有利于塑造稳重、儒雅、睿智、沉得住气的形象。一句话,贵的样子。

我讲话的语速偏快,形象总是:暴躁、炸毛、攻击性,特别适合叉腰翻白眼类表情包。一句话,卖不出钱的样子。

刘润年度演讲那天,我在深圳开大课有讲到对外发言,除了讲到上面那些传播知识和技巧之外,再三强调2点:

1) 如果对外发言不能给传播加分,就不要把人给我放出;

2)要练习,要练习,要练习。

当然,这种几个小时, 4万多字文本,要能完成演讲,要眼睛不盯着提词器,要跟PPT完全配合,极度困难。99%的企业,不应该对老板提这种要求。提,就是你不对了。做人要凭良心。

讲好,很难复制。知道自己讲得不好需要努力,这个总可以学的吧。

文转载于:姚素馨,在公关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