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平站长网 (https://www.059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经验 > 正文

早期员工分享linkedIn创业初期的15个故事:每年都会搬办公室以节省租金

发布时间:2016-07-31 11:51:45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智金汇头条
导读:本文作者是linkedIn刚初创时招聘的一名工程师,在那工作了两年(2003-2005),后来转行成为了VC。这是他在听到linkedIn被微软收购后分享的15个小故事,目的是想激励初创公

文/智金汇头条(ID:zhijinnews)

本文作者是linkedIn刚初创时招聘的一名工程师,在那工作了两年(2003-2005),后来转行成为了VC。这是他在听到linkedIn被微软收购后分享的15个小故事,目的是想激励初创公司做大之后不要沾沾自喜,忘记之前的艰难奋斗。

2003年,我有幸成为linkedIn最早的那批员工之一。我加入公司时,总共只有十几个人,而我也是第二个非创始工程师。

租金 初期 员工 办公室 创业

昨天(6月13日)一起来就看到了微软要以262亿美元现金收购linkedIn。这则消息真的难以置信,因为我2003年离开微软加入linkedIn时,从没想过有一天那个小小的初创公司会值微软7%的市值。

收购的消息让我回想起了linkedIn早年的情况,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那的两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事。

事先声明:我现在与linkedIn没有任何关系。我手上没有它的股票。本文描述的一些细节可能没有那么准确,毕竟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1. A轮

我并没有参与过linkedIn的融资,但真实体会了它的A轮融资究竟多么漫长。2002年12月,我收到了一个非正式的工作offer,那时我快毕业了。这个offer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等linkedIn成功完成A轮融资,当时预计要花几周的时间。几周变成了一个月,然后又过去了几个月,最后我不得不接受了微软的offer。

2003年7月,我开始到微软工作,可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倒霉的项目:维护一个有15年历史的产品。2003年10月,我在考虑要不要换工作,那时我接到了linkedIn的电话。他们终于完成了A轮 —— 离我面试完已经过去10个月 —— 想看看我的大学同学中是否有人想找工作。我当时在微软做得不开心,所以毛遂自荐。两个礼拜后,我入职linkedIn。

到今天为止,我都搞不懂为什么linkedIn有那么强势的一个CEO和快速增长、已经推广市场的产品,还花了这么久才完成了第一轮机构融资。

2. 办公室

早期的时候,我们非常节俭,每年都会搬办公室以节省租金。有一年,我们在Palo Alto东部租了一块便宜的办公区,但是位置非常偏。附近唯一看得过去的餐馆就是Palo Alto机场的咖啡馆。这一年,linkedIn的工程师们几乎每天都走到机场去吃午餐。

3. 初期变现策略

一开始,linkedIn的用户会被推荐给属于各自相隔2个维度、3个维度或4个维度社交网络的其他用户。初期的变现计划是等到我们每年都有几百个联系人请求时,试着向每次添加请求收费5美元。不过很快每日请求数达到并超过了目标值,我们不断延迟变现计划实施,因为不想干扰用户使用网站。最后,我们根本没采用按请求数收费的模型,而是在2004-2005年推出了付费招聘信息、广告和增值会员服务,成为仅有的几家有明显现金流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4. 销售招聘信息遇到的挑战

大概在2005年推出招聘信息服务时,我们发现销售的难度很大。问题在于,那个时候linkedIn只有1百万或2百万全球用户,对于大部分岗位来说无法带来足够高的申请。“噢,你在找波特兰市的工程师?linkedIn上有2名工程师在波特兰市附近,还有7个在俄勒冈其他地方。你想购买招聘服务,定向投放给这9个人吗?”有时,销售团队给一些大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招聘信息服务,因为不想让招聘岗位目录看起来空空如也。(例如,1000美元就可以发布50则招聘信息。)

产品特性

5. A/B测试

在数据驱动方面,linkedIn走在了时代前列。我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被要求为某个功能实现A/B测试。我之前从没有听过这个概念,所以我就去问Josh Elman(linkedIn招聘的首位产品经理,最后成为著名风投Greylock的合伙人)。他的解释进一步激起了我的兴趣,我试着在维基百科上查询。不过,当时A/B测试还不够主流,在维基百科中居然没有词条,直到2007年才添加进去。

6. A/B测试邀请信息

说到A/B测试,发展初期,团队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如何将产品推给新用户。社交网络在2000年时还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linkedIn都是从现有会员的邀请邮件中得知。那么关键问题来了:邀请邮件中应该说些什么?我们试了多种方式:

一段介绍社交网络的话,再加上一段介绍linkedIn的话几段关于介绍加入linkedIn好处的话几段解释linkedIn邀请邮件特殊之处的话,因为这意味着邀请者信任并尊重被邀请人,希望与其保持职业联系。一小句话,大意是:“我想添加你到linkedIn社交网络”。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大家对社交网络和linkedIn还不熟悉,最后那种邀请邮件轻松击败了其他方案。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理解用户方面,要看数据而不是相信直觉。

7. 工程师优化 vs. 产品经理优化

如果你想查看另一名用户的资料,linkedIn会检查你们之间相隔有多少个社交维度。我们会勾绘出用户的四度社交网络,如果有其他用户在其中的话,我们会告诉你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对方不在你的网络之中,我们会告诉你没有权限查看对方的资料。不过也有问题,一些人脉很广的linkedIn用户有很大的社交网络,因此他们在查看其它用户资料的时候会出现长时间的延迟。这些查询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器资源。

最终,我设计出了一种算法,可以让查找速度变快200倍。我对该算法很自豪。几周以后,产品团队认为相距四个维度的人之间关系太疏远了,网站应该限制在智能查看三个或更少维度网络内的用户。我的优化方法瞬间变得有些可有可无了。当时我受到了一点打击,不过产品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8. 产品远见

在产品方面,雷德·霍夫曼有着极强的天赋,可以看透未来的趋势。我记得2004年还是2005年的一次公司内部谈话上,雷德谈到linkedIn的目标是成为Resume 2.0。他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各自发送linkedIn主页的链接,而不是简历。当时这听上去是个疯狂的预言,现在这已经成真。

9. 产品细节

2003年我进入公司时,很想给大家留个好印象。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流行,所以我每天带着一个小型的奥林巴斯录音机,录下每个我能想到的想法。几个礼拜之后,我找到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之一Allen BLue,问他是否有时间听听我的那些想法。他欣然同意,几天后我跟他提出了50或60个产品功能建议。

这次和Allen的谈话让我难忘,因为Allen之前几乎已经考虑过我提出的所有想法,而且他耐心地跟我解释哪些想法不可行,哪些已经计划在近期实施,哪些会在较远的未来实现。Allen对产品路线图的思考非常深、非常全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因为现在我成为了一名VC,我已经把这点变成了一个尽职调查测试:有时候我会向创始人提出一些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产品想法,目的只是要了解他们之前是否已经考虑过。

市场规模和并购

10. 这家公司能做多大?(一)

(编辑:南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